陕东省联合工作组的调查取得了决定性突破。在强大的心理压力和确凿的财务证据面前,昌明集团在陕东项目的一名核心财务负责人心理防线崩溃,供述了为掩盖资金真实流向而设立多层空壳公司、制作虚假合同的关键证据,并交出了一份记录着特殊“公关费用”支出的秘密账本。这份账本,如同一条导火索,瞬间照亮了此前许多模糊的阴影。
方文谦连夜将整理好的材料和审讯笔录送到秦宇轩办公室。秦宇轩迅速翻阅,脸色凝重而冷峻。“立刻形成专项报告,附上全部证据链,以绝密渠道直报首都专项小组。”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通知省纪委、公安厅主要负责同志,到我这里开紧急会议。”
就在陕东这边取得突破的同时,首都的“敲山震虎”也开始显现效果。专项小组约谈了几名与昌明集团过往甚密、存在可疑经济往来的官员和国企负责人。其中一人,在强大的政策攻心和初步出示的证据面前,主动交代了收受昌明集团赵某某巨额贿赂、为其在项目审批、土地获取等方面提供便利的犯罪事实。这条线索,直接印证了李国华团队从香港材料中恢复的通讯记录内容,也将火苗引向了更深处。
专项小组办公室内,气氛肃穆。老者听取了李国华关于最新突破的汇报,又看了陕东秦宇轩报送来的紧急报告,他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时机成熟了。”老者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种种线索已经交织印证,形成了闭合的证据链。再拖下去,恐生变故。我宣布,‘收网’行动,正式开始!”
一道由最高层级签发的命令,迅速传达到各相关单位。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昌明集团总部大楼时,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同步在多个城市展开。
在首都,经侦、国安部门的办案人员进入昌明集团总部,出示法律文书,依法对公司核心部门进行查封,调取全部电子和纸质账目,并对包括赵先生在内的数名集团高管实施控制。赵先生在被带上车时,脸色灰败,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儒雅与从容,他试图打电话,却发现所有对外通讯已被监控和限制。
在陕东省,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干警在联合工作组的配合下,分头行动,对昌明集团在本地项目的多名负责人以及与之勾结、涉嫌渎职和受贿的数名政府官员采取了强制措施。警笛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但也带来了秩序重建的希望。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宣布对昌明集团旗下相关金融机构实施接管,审计署的延伸审计组正式进驻其重点项目的公司。海关、边防等部门也接到指令,对与案件相关的可能外逃人员及其资金流出进行严密布控。
行动精准、迅速、协同,如同精密仪器运作,充分展现了前期缜密调查和周密部署的成果。
秦宇轩在省政府办公室,通过加密视频系统,实时关注着各点的行动情况。当看到一个个目标被顺利控制,关键证据被成功扣押时,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但肩头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却愈发沉重。
方文谦走进来,低声汇报:“省长,我们省内的主要目标已全部到案,行动顺利,没有遇到激烈反抗,也未引发社会骚动。”
“很好。”秦宇轩点点头,“后续的审讯和证据固定工作要立刻跟上,与首都专项小组保持无缝对接。要办成铁案,不容有任何瑕疵。”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秩序井然的车流,缓缓道,“接下来,就是要彻底清除这些附着在经济社会肌体上的毒瘤,修复被破坏的规则和环境,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
当天晚上,新闻联播用一分钟时间,简要播报了一条消息:近日,有关部门联合行动,依法对昌明集团涉嫌严重经济犯罪问题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报道语气平静,却在全国范围内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普通市民在茶余饭后讨论着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商业帝国为何顷刻崩塌;资本市场的从业者们紧张地重新评估风险与规则;而某些隐藏在深处、与昌明集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则开始感到阵阵寒意,寝食难安。
雷声已响彻九天,涤荡污浊。但这还只是开始,后续的司法程序、责任追究、制度反思与重建,将是更加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对于李国华、秦宇轩他们而言,这场扞卫法治与秩序的战斗,远未到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