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目光落在阿娟那副怯生生的模样上,古道成摆了摆手,“不必了,你且下去休息吧,没有我的吩咐,不要来打扰我。”
“是,道长。”
阿娟如蒙大赦,连忙躬身行礼,化作一道青烟钻回古道成腰间的命牌中。
静室内重新恢复寂静。
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腰间的命牌,古道成心中一片清明。
如今他资金充足,会法术,能开坛,可制符,身边还有鬼仆相伴,这才有一点点修仙者的模样。
唯一欠缺的就是根本大法。
说起来,这几日他身虚体弱,忙于调养,时至今日却还未曾查看多宝树的反馈,今日时辰刚好,当即凝神静气,精神沉入识海。
片刻后退出时,古道成手中已多了三本薄薄的册子。
一本封面写着《血髓真源法》,一本名《禾山道》,最后一本则是写着《丹源录》。
率先翻开那本散发着隐隐血气的《血髓真源法》。
只是粗略看了几眼序言总纲,古道成便彻底入迷,心神完全沉浸其中。
这《血髓真源法》,起源于一个未知修仙世界的旁门大宗。
与那些讲究循序渐进、感悟天地的玄门正道法诀不同,此功法走的是一条掠夺万物、滋养己身的霸道路径。
其修行境界从低到高分别为:养身、食灵、吞月、镇魂、阴神、阳神、化生、合一八大层。
养身境,顾名思义,乃是奠基之境,重在打熬肉身。
需以修行者自身气血为引,于丹田凝聚一枚血髓真种,使躯体能承受后续更为狂暴的外来精华。
同时,修炼至大成还可气血充盈,力大如牛,断骨重塑,断肢再生亦非难事。
到了食灵境,此功法的诡谲霸道方可真正展现。
修行者能直接汲取灵气,乃至妖兽、修士、鬼怪的精血、生命本源、魂魄碎片,通过血髓真种炼化,转化为独特的血髓法力。
此境修炼,修为提升速度远超寻常功法,更能持续强化肉身,修补暗伤旧疾,甚至延寿效果也比其馀功法更加显著。
而吞月境则是一个关键的蜕变。
一旦修行至此,该功法已不再满足于实体精血魂魄,更可吞噬月华之精,以及天地间各种阴属性能量,炼化为己用。
其血髓法力不仅愈发阴寒霸道,还能施展诸多血道秘术,诸如化血遁、凝血爪等法术。
镇魂境则更进一步,开始触及神魂领域。
步入此境的修士神识大涨,对鬼物阴魂有极强克制,更能初步施展影响心神的邪异法术。
至于后面的阴神、阳神、化生、合一四境,册中记载便语焉不详,只提及乃是超凡入圣,追求生命本质蜕变,玄奥非常。
然而,正如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的捷径,这《血髓真源法》强悍如斯,其弊端也同样惊人。
首先便是根基虚浮之患。
通过掠夺吞噬而来的力量虽然磅礴浩荡,却驳杂不纯,远不如自身苦修打磨的法力精纯凝练。
这会导致修为越高,突破瓶颈越发困难,尤其是大境界的突破,难度更是成倍增加。
其次则是心神侵蚀。
《血髓真源法》虽然霸道,却也无法做到百分百转化。
在长期吞噬炼化过程中,终究还是会有少些负面情绪残存并不断积攒。
这些负面情绪会如同附骨之疽,侵蚀修士心神。
一旦一时不察,遭其反噬,轻则性情大变,重则心智迷失,沦为只知杀戮吞噬的魔头。
更让古道成目光一凝的是,这《血髓真源法》竟还是残缺的!
册末明确提及,此法仅为上半部,下半部名为《噬灵归源经》。
唯有两法合一,互补不足,方能成就真正的无上法门《万化血髓真经》。
缓缓合上册子,古道成眼中光芒闪铄不定。
略微思考,古道成放下手中的《血髓真源法》,又拿起一旁《禾山经》。
这《禾山经》古道成却是极为熟悉。
禾山经乃是《焚天》世界中苗疆十万大山最厉害的三大派之一禾山道的秘传法门。
翻开书页,开篇并无寻常道法典籍的玄奥总纲,而是直接罗列着一项项法术与法宝的名目,风格极其务实,甚至可以说是狠辣。
“七杀元神……”古道成低声念出第一个名目。
此法并非正统的元神修炼之道,而是一门法术。
修炼此法者能够把自家魂魄,附身到异类身上。
把异兽魂魄炼化,再将自己的魂魄与之融合,是一种延长寿元的邪法。
继续往下看。
“五鬼大搬运。”这个古道成倒是熟悉,民间传说中常有提及。
但禾山道的这门法术更为精妙,所御使的也非普通游魂,需寻得特定时辰死亡的五行鬼物,将其炼成“五鬼”。
法成后不仅能隔空取物,修炼到高深境界,甚至能穿墙越室,无影无踪。
只是驱使五鬼代价不小,时常需要血食供奉。
“幽冥阴火。”
一种以尸气、怨气为燃料的诡异火焰,蚀骨灼魂,歹毒异常,水泼不灭。
修炼此法需常年身处极阴之地,吸纳尸煞之气,对修炼者自身心性亦有侵蚀。
“化血刀。”
取百种毒虫血液,混合自身精血,辅以秘法凝练成一道无形无质的血煞刀气。中者血液沸腾,肉身溃烂,端的是阴狠。
炼制过程凶险,需防毒素反侵。
“六阴追魂钉。”
以阴沉木或至邪之物炼制六根法钉,配合敌人气息或毛发血液,可在千百里之外施法,钉杀其魂魄,防不胜防。
“百毒寒光障。”
采集百种剧毒之物精华,混合寒铁精英,炼成一团护身毒瘴。
平时隐匿无形,遇袭则自动激发,不仅能抵御攻击,更能放出百毒寒光,销金融铁。
除此之外还有六道黑索、五阴袋、髑髅妖等等,林林总总,共计六十七种法术与法宝的炼制、御使法门。
无一不是走阴狠诡谲、速成凶厉的路子。
然古道成却毫不在意。
将手中的《禾山经》轻轻合上,古道成刚准备拿起《丹源录》。
抬眼,恰好瞥见柴少正探头探脑地从门缝往里瞧,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有事?”古道成声音平淡,听不出情绪。
柴少缩了缩脖子,还是推门进来,手里还拎着个刚买回来的食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