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从海贼开始的诸天之旅 > 第140章 圆融如意别武当

第140章 圆融如意别武当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扎克在武当山的日子,如水般流淌,转眼便是一月有余。

这一月间,他未曾习得任何精妙高深的太极招式,每日所为,不过是站桩、调息、听讲,偶尔与俞岱岩等弟子推手体会劲力变化,或是于紫霄岩上与张三丰探讨道法自然。

然而,正是这看似平淡的修行,让他体内那融合了少林“空性”与武当“中和”之理的混沌真气,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真气不再仅仅是能量,更像是一种拥有自身灵性的活物,在意念微动间便可圆转流动,刚柔变幻只在心念一转。

他对力量的掌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微境界,举手投足间,皆暗合太极圆融之意,仿佛与这武当山水的气韵彻底融为一体。

这一日,天高云淡,风和日丽。

扎克立于演武场边缘,看着场中数十名武当弟子演练“真武七截阵”。

经过他之前与俞岱岩一番关于“道合”的论述,这些弟子虽未能立刻达到那般境界,但演练之时,明显少了几分刻意配合的匠气,多了几分自然流转的韵味,阵势运转间,气机相连,如环无端,威力隐然更上一层。

俞岱岩演练完毕,收剑走来,额角见汗,眼中却带着兴奋的光芒:

“扎克兄弟,你日前所言‘道合’之论,我与几位师兄弟反复揣摩,虽只得皮毛,融入阵中,竟觉阻滞大减,运转间顺畅了许多!此论真乃点睛之笔!”

扎克微微一笑,谦逊道:

“俞兄过誉了。

不过是旁观者清,偶有所感。

阵势之道,博大精深,我所言也仅是管中窥豹。

关键还在于诸位师兄自身对太极之道的领悟日益精深,方能化用。”

他这话并非全是谦虚。

在与武当弟子们的交流中,他也获益良多。

这些弟子或许不如他见识广博,力量强横,但他们自幼浸淫太极之道,那份对“松、沉、圆、活”的刻入骨髓的理解,以及心性的纯粹与平和,都给了他很多启发,让他更能体会到“中和”之道在平凡日常中的体现。

“只可惜,扎克兄弟不日便要离开了。”

俞岱岩语气中带着真诚的不舍。

扎克已在前几日向张三丰辞行,消息并未刻意隐瞒。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扎克目光平和,

“武当之‘中和’,我已初窥门径,需得入那万丈红尘,于世事纷扰中印证锤炼,方能真正化为己用。

况且,这江湖之大,尚有别样风景,别种‘道’理,等待我去见识。”

他心中所想,乃是那飘逸灵动、讲究随心所欲的逍遥派。

俞岱岩点头表示理解:

“兄弟志向高远,非我等所能及。只望他日有缘,再上武当,与你论道演武。”

“定有再见之日。”

扎克拱手。

正说话间,却见宋远桥引着一位面带急色的江湖汉子匆匆而来,那汉子劲装结束,腰间佩刀,风尘仆仆,显然是远道而来,有要事禀报。

“师尊,这位是江北金刀门的王镖头,有紧急消息传来。”

宋远桥向不知何时已来到场边的张三丰禀报。

那王镖头急忙上前,躬身行礼,语气急促:

“张真人,诸位道长!

大事不好!

近日江湖传闻,失踪多年的《北冥神功》残卷在昆仑山一带现世!

如今各方势力闻风而动,昆仑派已封山自守,星宿派、青海黑教,还有许多邪道高手都已齐聚昆仑山下,眼看就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传闻传闻那残卷可能与传说中的逍遥派有关!”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是一惊。

《北冥神功》名头太大,牵扯到神秘莫测的逍遥派,足以引动整个江湖的贪欲。

宋远桥皱眉道:

“《北冥神功》?此功据说能吸人内力,霸道异常,若落入邪道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俞岱岩也面露忧色:

“昆仑派势单力孤,恐怕难以抵挡群邪围攻。师尊,我们是否”

张三丰白眉微蹙,沉吟不语。

武当派向来是武林正道翘楚,遇此邪道汇聚、可能危害江湖之事,按理不应坐视。

但武当距昆仑路途遥远,贸然介入,牵扯巨大,需得权衡。

就在这时,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都投向了静静站在一旁的扎克。

他虽未说话,但此刻气度沉凝,眼神深邃,自有一股令人无法忽视的气场。

张三丰看向扎克,目光中带着探询:

“居士,你如何看待此事?”

扎克心知这是张三丰在离开前,对他心性的一次最后考校。

他略一思索,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

“《北冥神功》现世,是缘,亦是劫。群邪汇聚,是动,亦是势。”

他顿了顿,继续道:

“若依武当‘中和’之道,此事关键在于‘度’与‘时’。

贸然以强力介入,如同以石击水,水花四溅,或可暂时压服,却难断其根源,反可能激化矛盾,引来更强烈的反弹,此非‘和’之道。

然若完全置之不理,任由邪道坐大,荼毒生灵,亦是失了‘中’正之心,违背自然和谐之理。”

“那依居士之见,当如何处置?”

宋远桥忍不住问道。

扎克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张三丰身上:

“真人,诸位道长。

此事之‘机’,或许不在昆仑,而在‘逍遥’。

既然传闻与逍遥派有关,而逍遥派武功讲究‘随心所欲不逾矩’,其理念本身,或许便是对此番劫难的一种‘化解’之道。

与其武当倾巢而出,与群邪正面冲突,打破现有平衡,不若寻其根源,了解这《北冥神功》与逍遥派之真意。

若能明其‘道’,或许能找到一条既能消弭纷争,又能保全更多,甚至引导这股‘动势’向有益方向转化的途径。

此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之延伸,亦是‘中和’之道在复杂世事中的运用——不直接对抗‘恶’,而是寻求转化‘恶’之所以产生的条件与环境。”

他这番话,并非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而是提出了一种处理思路,一种基于太极哲学的高层策略。

不执着于正邪表象的对抗,而是深入根源,寻求更高层面的化解与引导。

这完全超越了寻常江湖人的思维范畴,隐隐触及了“统治艺术”的层面。

张三丰闻言,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明亮光彩,他抚须长笑,声震山林:

“好!好一个‘寻其根源’,好一个‘转化条件’!

居士已将武当之道,化入骨髓,用于世情!

贫道欣慰至极!

你所言,深得‘中和’三昧!

处事就当如此,不滞于形,不泥于法,把握那一点灵机,顺势而为,方是上策!”

他看向扎克的眼神,充满了期许与肯定:

“看来,居士去意已决,贫道也不便再留。

江湖路远,世事维艰,望居士永持此心,以此‘中和’之道,照鉴前路。”

扎克深深一揖:

“真人教诲,晚辈永志不忘。

武当一月,受益终身。

他日若有所成,必不忘真人点化之恩。”

告别之时,张三丰并未赠他秘籍丹药,只是将一枚看似普通的太极阴阳鱼玉佩递给他,温言道:

“此佩随贫道多年,无甚异能,唯蕴含一丝太极圆融之意。

居士带在身边,或可于迷茫时,静心感悟,提醒己身,勿失本心。”

扎克郑重接过,入手温润,果然能感受到一股平和圆融的道韵流转其间。

他知道,这比任何神功秘籍都要珍贵。

没有惊动太多人,扎克在一个清晨,如同来时一般,悄然下山。

山门处,只有宋远桥与俞岱岩等寥寥数人相送。

“扎克兄弟,保重!”

“望君前程似锦,道途坦荡!”

扎克拱手还礼,转身步入山下弥漫的晨雾之中,青衫背影,渐行渐远,唯有那枚太极玉佩在腰间随着步伐轻轻晃动,仿佛承载着武当山的云海与道韵。

宋远桥望着他消失的方向,感慨道:

“此子心性、悟性、格局,皆非常人。

师尊对他评价如此之高,前所未有。

他日这江湖,乃至这天下,恐怕都会因他而不同。”

俞岱岩重重点头,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这位短暂相聚却印象深刻的道友的祝福。

下了武当山,扎克并未立刻转向西北的昆仑山方向。

他站在岔路口,略一沉吟,便选择了向东而行。

“《北冥神功》残卷?逍遥派?”

他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神清明而深邃,

“机缘巧合,倒是指明了下一条路。

不过,在去昆仑凑那热闹之前,或许该先去另一个地方看看。

听闻姑苏太湖畔,风景殊丽,更有那‘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慕容氏其理念,似乎也与这‘转化’、‘运用’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步伐从容,体内圆融如意的混沌真气自然流转,与天地气息交融。

少林的“空”是基石,武当的“中和”是框架,而他的诸天统治之道,正需要更多元的“材料”来填充、来丰富。

前路漫漫,道亦无穷。

但他的心中,前所未有的充实与明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